治疗方法:
治宜滋阴清热,益气活血。予以胃萎汤。基本方:沙参20 g,生地黄15 g,茵陈20 g,玉竹15 g,麦门冬20 g,石斛15 g,鸡内金30 g,甘草10 g,陈皮10 g,黄芪15 g,当归15 g,白术10 g。
加减:胃脘痛甚加延胡索、川楝子;呕吐酸水加吴茱萸、川黄连;身灼热者加玄参;腹胀加莱菔子。
用法:水煎服,日1剂。1个月为1个疗程,治疗4个疗程。
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变以正虚为本,多属胃阴不足型。因气郁化火,胃热内郁日久则致胃阴不足。病位在胃,与肝、脾相关。脾与胃表里相配,阴阳相济,一升一降。脾与肝相互为用,肝气疏调脾胃,助其消化之功,脾胃养肝成其疏泄之用,若肝气郁结,乘袭脾胃,使脾失升运,胃失和降,胃脘气机郁滞不通遂生本病。
不难看出萎缩性胃炎是胃阴匮乏,虚实夹杂的病证。虚在脾胃,实乃气滞阴伤。胃萎汤方中黄芪、沙参、生地黄、麦门冬、玉竹、石斛益气滋阴、和胃生津;茵陈、陈皮、白术、甘草健脾和胃,防止滋腻过重;鸡内经消食化积;当归活血止痛。诸药配伍,养阴和胃,益气健脾,胃得濡养,脾升胃降,可使胃脘部烧灼疼痛或泛酸、手足心热、食后嘈杂诸症解除。
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以甘凉柔润佐以酸甘法为总则,宜慎用香燥、辛热之品而致阴伤液竭之弊。